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中的多米诺效应
大约2500万年前,
一种形似人鱼的生物诞生在地球上。
它生长在海洋中,体型巨大,以植物为食。
自古以来,各国对人鱼都有着一些传说。
中国《山海经》中,
“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日本传说中,
“吃了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
希腊神话中,
“人鱼海怪塞壬善用美妙的歌喉迷惑过往船只”;
等等……
虽然人鱼的传说形形色色,
但其中不乏人鱼的原型即是儒艮的说法。
因其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
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
宛如人在水中游泳,
因此这种海洋生物也被称为“美人鱼”。
而2500万年的繁衍,
却在近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按下了暂停键。
1988年-2008年,
儒艮先后列入国家 “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易危”等级;
2022年,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儒艮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
从2008年开始,
已没有儒艮在中国出现的记录。
有一种海底植物,
身形微小却蕴藏巨大作用,
近期才被受到关注和重视。
它被称为“海洋之肺”,
经过约七千万年的进化,
在几百万年前从陆地重新进入海洋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
近海生长的它一株株连片
形成了强大的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
它与红树林、珊瑚礁
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草床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虽然海草床只覆盖了0.1%的海底,
但它们却储存了全球18%的海洋碳。
海草床同时对近海鱼虾蟹贝类的
栖息和繁殖提供庇护所。
但海草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联合国环境署普查估计,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全球海草数量一直在下降,
每年全世界约有7%的海草栖息地消失。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约有海草床2.6万公顷,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
“近岸海域超80%的海草床已经消失”。
儒艮和海草虽然或陌生或渺小或遥远,
但他们如世间万千物种一样,
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海草的消失,
不仅对海洋固碳造成影响,
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致命打击。
在山东威海荣成市,
海草床的退化
一度让大天鹅放弃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越冬场所;
在青岛胶州湾,
海草床的消退
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繁育规模。
不仅如此,
海草与儒艮类的食草动物,
还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儒艮以海草为食,
但却是海草的播种和传播者。
有实验证明,
儒艮的粪便能让海草种子的生长速度提升60%,
发芽率提升2-4倍。
很显然,
两个物种形成了互利关系。
但有一方垮掉,
整个关系都会遭受影响。
我们有时会忽略生物多样性中的共生和环扣关系,
但其实它们到处存在。
举个例子,
假设与我们息息相关,时刻在我们身边,
且令我们厌烦至极的蚊子从地球上消失后,
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
一部分以蚊类为食的鸟类、鱼类、昆虫类和蛙类,
在蚊子灭绝后失去主要食物来源,
从而导致这些物种的数量锐减,
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其次,
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以及动植物尸体,
因为失去了蚊类幼虫孑孓的分解,
使它们无法变成无机物重新进入生态系统循环,
致使水环境和水生态遭受影响。
而以孑孓为食的各种生物,
也会因一种食物的减少,
而增加其他食物的捕食量。
再者,
依靠雄蚊传播授粉的植物
也将因为蚊子的消失影响自身的繁衍与发展,
造成数量的锐减。
而这部分植物的变化联动
引起更多的生物出现问题。
生物多样性好像一副多米诺骨牌,
环环相扣。
人类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超级物种,
也是这个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分子。
中华鲎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了5亿年,
绿海龟存在了2亿年,
儒艮存在了2500万年
……
而智人只存在了数万年。
上亿年的物种却在这个时代面临绝境,
这需要我们深思和警醒。
毕竟经过时间的沉淀,
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今天是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让我们联手起来,
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的共建,
“美乐家蓝碳计划”已启动月捐功能,
为海洋生态充“植”。
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你我共参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