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为了加强这一条例的宣传和贯彻,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联合举办了第二期“提振消费维护权益”大讲堂。此次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人士,共同就“职业索赔现象对消费信心与营商环境的影响”这一议题进行深入讨论。美乐家中国区总裁许玮作为人大代表受邀出席活动并提出代表建议。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陶爱莲表示,消费信心和营商环境对于促进消费增长至关重要。面对职业索赔现象的蔓延,企业应着重提升自身的合规经营能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胡浩指出,近年来,职业索赔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些职业索赔行为主要集中在表面合规性问题上,并已经开始从日常消费领域向劳务用工、金融税收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蔓延。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谢正豪详细介绍了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职业索赔类投诉举报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举报中排名前两位的问题分别是广告违法行为(占34.79%)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占31.11%)。其中,广告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虚假广告方面,而不正当竞争行为则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上,尤其是使用绝对化用语的情况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圆桌讨论中,上海市人大代表、美乐家中国区总裁许玮从企业和人大代表双重角度对消费维权及职业索赔提出了建议。
他提出,一是监管部门可以对标签监管实行分级管理,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轻微的事件,例如标识字体大小颜色等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等问题,由企业进行自觉主动整改后,再对企业进行相应处理,以节省政府的监管资源,也避免职业索赔以此大做文章。而对于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严重影响消费者权益的投诉,按法律法规立即进行处罚,并在网络及时公开,让消费者和其他企业更透明直接地看到违法结果。
二是严厉打击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他坦言,我们也遇到了通过制造虚假顾客,虚构服务来骗取企业服务费的现象,且将产品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低价倾销获利。这不但使企业蒙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产品价格秩序和销售渠道秩序,给行业监管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此次大讲堂被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其中,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等案例迅速成为了热搜并被广泛热议。有媒体提出,如此高额、高频的索赔行为,是影响营商环境的疾病,应该对症下药治疗。也有媒体提出,要让市场监管标准回归民间,回归群众的真实诉求,执法不能再被“牵着鼻子走”,要杜绝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和要挟式举报之间的恶性循环。上海消保委站在企业的角度打击职业性、牟利性消费者,也体现了有关部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心。
TOP